“Mentor计划”:用爱打造有温度的教育——北航全新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 发布日期:2014-10-13 11:27:07
- 阅读次数:[12457]次
- 作者:
2014年8月31日,致真大厦,“北京创新创业研讨会暨首届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技术发布会”正在北航举行。在学生创业项目发布环节,一个穿连衣裙扎马尾辫的小姑娘介绍的“拍你丫”脚型定制项目受到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她是来自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潘琛。
谈起“拍你丫”脚型定制项目,潘琛反复提到一个词——“Mentor”。她说,在实施这个项目的整个过程中,“Mentor”总是她的“求助台”,是“Mentor”给了她力量和勇气。她现在的合伙人,孙婉莹,也是她大一时同一“Mentor”组的组员。“在青春的旅程中,有‘Mentor’相伴,是一件幸运又幸福的事……”,她们说。
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硕果累累的金秋,让我们走近“Mentor计划”(“本科生顾问计划”),感受这样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育模式。
“Mentor”是传递温暖与爱的桥梁
在古代希腊的神话中,“Mentor”是伊塞卡国王奥德修斯(Odysseus)的忠实朋友,同时又是其儿子的导师,所以,“良师益友”,是对“Mentor”一词的最好注解。
2011年秋天,北航本科新生在沙河校区报到后,为了帮助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经济管理学院试点启动了“本科生顾问计划”,即“Mentor计划”。“Mentor计划”是指挑选出品学兼优的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学生进入大学之初为一年级学生做顾问导师,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处在全新且陌生的环境,加之心理上的不成熟,很容易使得他们茫然和烦恼。“Mentor计划”的实施让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同学迅速的摆脱高中时的应试教育培养的思维定势,迅速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Mentor计划”这一平台将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联系起来,让经验传递;把爱与被爱联系起来,让幸福倍增;把付出与收获联系起来,让大家“共同成长”。
潘琛的“Mentor”于晓说,自己刚上大一时,因为自己和同屋的其他两个人都是北京人,所以并没有感觉到远离家乡的孤独。但偶尔一次周末她没有回家,看到她同屋唯一的一个外地女孩晚上给妈妈打电话时哭了起来,那件事对她触动很大。所以大二时学院实施“Mentor计划”,她马上就报了名,因为她想让大一的新生知道,在他的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于晓的组员都说于晓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她会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她的组员潘琛就曾深情地说,在“拍你丫”脚型定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她都可以找于晓姐,于晓姐总会告诉她该怎么做,该找哪个学长,或者哪个老师。和于晓姐交流后,她总会有踏实的感觉。
所有的“Mentor”同学在真心付出的过程中,也都得到了自身的全面锻炼。对于“Mentor”和“被Mentor”的同学,这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传递爱心,收获成长!2011级“Mentor”夏棒说:“这一年,我在沙河经历了爆发式的成长,爆发式的长大。我从迷恋网游的‘学渣’成为研究型‘学霸’,是‘Mentor计划’改变了我。”当过“Mentor”的同学普遍反映,当“Mentor”是一个锻炼人管理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Mentor”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北航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要培养领导和领军人才和社会的优秀建设者,而“Mentor计划”为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2014年9月19日的学校“Mentor计划”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上,第二届“Mentor”徐睿阳深情感言:“回头看看当初那个急着成为‘Mentor’的自己,再思考当下,便察觉到这一年知行合一后的成长。‘Mentor’一年,锻炼了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组织每次的聚会,到安排期末的答辩,我开始学会去管理、领导7个人的团队。为了做好身为‘Mentor’的表率,我以更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我开始注重平时自主的学习和积累,只为了给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我开始频繁地进行自我反思,只为把下一次的活动组织得更好。在和组员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学会了耐心的倾听,学会把自我放下,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问题,学会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去拥抱他们的每一个观点。”
这,就是“Mentor”,它是传递温暖与爱的桥梁,用爱温暖,以爱之名。
作为“Mentor计划”的主要推动者、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惠文教授欣慰地说:“学院‘Mentor计划’的实施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同学们心中的善良、美好、激情与创造力,只因为一颗小小的火种,就这样热情炽烈地熊熊燃烧,放射出百倍、千倍于人们期待的热与光芒!‘Mentor’同学的成就和成长也让我领悟到,或许我们这个社会并不乏聪明的人和能干的人,而真正宝贵的人才资源,是能够真心奉献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所有的经济管理学院‘Mentor’同学们,就是这样的人。”
“体验式教育”打造全新课程模式
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在“Mentor计划”试点的过程中认识到:我们当今经常以教育者为出发点的思考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他们?但是,如果以学习者为中心去思考的话,比如,学生期望学到什么?如何去学?学生能够得到怎样的学习和成长?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式教育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让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的转变。因此,体验式教育成为经济管理学院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王惠文院长也积极推动经济管理学院的“家文化”的形成,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个大家庭里,她常常被学生亲切的称为“王妈妈”。王惠文院长说,我们的学校身处首都北京,这座城市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去感悟,因此我们要为“Mentor计划”量身打造一门课程,就是“文化体验课”。“文化体验课”的目标在于引导同学主动亲近文化生活,感受文化魅力,促进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的精华汲取,使同学们在生动地文化体验过程中感受人文精神,增加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多些锻炼、多些体验、多些见识、多些展示。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建立起家人一般充满爱与温暖的学习生活氛围。学院原分管学生工作的高翔副书记负责“文化体验课”的具体实施,他努力推动使这门课程成为“Mentor计划”的重要载体。
对于一年级新生与二年级“Mentor”同学来说,文化体验课是必选课,要求“Mentor”带领小组组员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资源,以团队出行的方式,分工协作,每个学期参观一家博物馆、游览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园、欣赏一场高雅艺术。学生要自主进行活动策划,资料准备,然后过程体验,归纳提炼,最后还要求他们进行展示交流,做PPT和演讲,最后会给予一学年0.5的选修课学分。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增进了知识,提高了艺术素养,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团队活动,增进了他们小组之间的感情,让这种欢乐时光永远留在他们大一的生活记忆当中,让他们在活动中慢慢开始有家人的感觉。虽然大二的学生比大一的学生大不了多少,但大二的“Mentor”一直管他的组员叫做“孩子们”,他们就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Mentor”组员王娜娜在总结里写到:“自从有了‘Mentor’以后,我的大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命中有那么一群人和我一起,在寒冷的冬天六点起床跑到太阳村和孩子们做游戏、支教;在考试来临时,大家一起分享考试经验;在新年元旦时,抽出很紧的时间一起排练节目;在春风和煦的季节,一起结伴去博物馆和艺术馆;在知了出没的夏日,一起在老舍茶馆喝茶听相声;在金色的收获季节,一起去听音乐会……,我常常怀念那段美妙的旧时光。上大学前最担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但在经济管理学院我从未感觉孤单。”
“Mentor”,一直在路上
围绕着高素质人才培养,学校提出打造“三个课堂”。第一个是知识传授的课堂,第二个是实践教育的课堂,第三个是社会文化的课堂。“Mentor”最重要的作用,除了学业的传承以外,就在第二课堂尤其是第三课堂的塑造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第三课堂相比于第一课堂来说,所受的重视程度是相对较少的。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把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做强?“Mentor计划”,给了我们答案。
据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宋晓东介绍,“Mentor计划”现在已经做到“前延后伸”。“向前延伸”,是将“Mentor”工作与高考录取同步启动。经管学院的新同学们在拆开翘首期待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就会惊喜地收到自己“Mentor”的来信。这样,从入学前的暑期开始,每个“Mentor”小组的联系与活动就会以各种形式生动地展开了。这让未曾谋面的北航校园不再遥远陌生,新同学们将充满信心和期待地走入经管学院温暖大家庭的怀抱。而“向后延伸”,使“Mentor”计划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新生,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持续增进着高年级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夏季学期结束之前,当满载二年级同学们回归学院路校区的校车缓缓驶入校园时,迎接他们的是久别重逢的最最亲切的三年级“Mentor”同学。从沙河到学院路,同学们成熟了许多,而孩子们之间的那份“Mentor”情谊也随着时间的年轮愈来愈浓。
在经济管理学院三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Mentor计划”已开始在全校推广实施,计算机学院在继经济管理学院后第一个启动“Mentor计划”,他们在“文化体验课”中增加了志愿服务的内容,研发出“计算机学院‘Mentor’自由组队系统”,使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组成“Mentor”小组。计算机学院2013级“Mentor”代表童青青在发言中说:“计算机学院第一批50名‘Mentor’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发自内心的愿意竭尽所能为大一同学们排忧解难。”
在全校推广“Mentor计划”的过程中,每个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组织文化体验课,组织“Mentor”小组参观一次博物馆或专业展览、欣赏一场高雅艺术演出、寻访一次名人故居等,有的学院依托社团组成“Mentor”小组,有的学院把校友的资源融入“Mentor”计划之中。“Mentor计划”是爱与爱的传递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机制,学校将把“Mentor计划”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变成教与学,学与爱,爱与成功相结合的一个纽带。目前,所有的“Mentor”小组都要通过北航ihome互动平台、微信、微博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沟通平台,两校区办学的模式下一种有效的S2S(student to student)“生带生”模式正在形成。副校长张军院士说:“‘Mentor’传递的既是文化,更是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是传承和弘扬‘大爱’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特别是对文化的自信、对社会的理解。
秋日的北航校园一如既往的美丽,金色的阳光洒在美丽的校园,照耀着日渐成长的青春的孩子们。而在今年秋天美丽的北航校园,每一位同学都多了一份感动,因为北航全体新生都将感受到“Mentor计划”带来的温暖与爱,以及所有的“Mentor”及“Mentor”小组的组员通过付出和努力,来享受“Mentor”所带来的成功。“Mentor计划”所承载的关于“爱”和“友谊”,关于“付出”与“奉献”的火焰,将温暖更多北航人的心。
以爱播撒,与爱相伴,四载春秋,桃李风华。“Mentor计划”,以爱之名,打造有温度的教育,一直在路上……
编辑:贾爱平
信息来源:http://news.buaa.edu.cn/zhxw/85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