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南京学子绘抗日烈士纪念地地图
- 发布日期:2014-12-15 10:02:49
- 阅读次数:[11803]次
- 作者: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南京晓庄学院的20多名南京地方志大学生志愿者用2个多月时间,开展了4000多公里的抗日烈士纪念地实地寻访,联合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完成了首个标准化南京抗日烈士纪念地地图,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12月11日,这幅地图的电子版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江苏”版块顺利上线。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建有数十处各级烈士陵园、零散纪念设施以及各历史时期烈士的散葬墓数百座。近年来一直没有权威部门进行完整普查,不少散葬烈士墓正进行统一迁址合并,还有更多的烈士墓地址不为人知。
参与此次南京抗日烈士纪念地寻访工作的南京晓庄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12级数学精算班的朱洁文,在刚入学时学校就组织瞻仰行知园晓庄烈士纪念碑,“当时就有一个念头,希望能找一找南京有多少个这样的纪念地,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朱洁文说。
寻找的过程让朱洁文吃了不少的苦头,光是通过各大网络搜索引擎、中共南京市委网公布的南京市革命遗址简介、各区街道的网站及南京党史、地方史志等收集资料就花了大半个月。实地走访的过程也让她和同学们历经艰辛。很多烈士纪念地只有名称和图片,缺乏详细的地址信息,有些烈士纪念墓地处郊区,没有明确的指示路标,当地村民少有问津,同学们好几次都无功而返。
不过,朱洁文和同学们并没有气馁,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学院老师的联合指导下,她和同学们将寻访的“抗战烈士纪念地”分四大类:抗日烈士陵园、抗战时期烈士墓的综合烈士陵园、单个烈士墓、无实际墓地的烈士纪念碑。以地方志史料为寻访依据,历时2个多月开展实地寻访工作,为每一处纪念地留下详细的文字和图像记录,提出相关保护建议,编写调查表。
在寻访江宁区的姚文龙烈士墓时,因地处偏僻已鲜为人知,有关部门近年来曾几次前往都寻访未果。此次朱洁文和同学们经过多次徒步跋涉,在村民指引下,终于实地寻访到墓地,填补了此前普查的多处空白。
“学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综合素养品质教育,今年也多次组织学生寻访南京各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地。”作为此次寻访工作的指导老师,南京晓庄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洪伟说,“联合地方志开展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的寻访也是一种良性发酵,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历史,缅怀先烈。”
据了解,早在今年9月份,在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朱洁文就与同学在学院老师洪伟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了49处烈士纪念地,绘制出了一张南京烈士纪念地地图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由于缺少专业性的绘制技术,纪念地地图的底图不够专业,相关纪念地位置的精度也存在较大误差,正在他们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动找上了门。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团委书记王伟在网上得知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制作南京烈士纪念地地图的事情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洪伟,希望能依靠中心专业的制作技术,协助同学们,结合对南京抗日烈士纪念地的寻访,制作南京抗日烈士纪念地地图。
随后,中心抽调出30名团员技术人员,与南京晓庄学院的志愿者组成临时“项目组”,中心系统开发部的宋法奇组建团队负责烈士纪念地图网络版的平台搭建和数据整理工作,地图编制部的刘文组建团队负责烈士纪念地图纸质版的地图绘制和美工设计等工作,晓庄学院志愿者负责提供纪念地文字与图像资料。
在地图底图的使用上,中心采用了“十二五”期间最新更新的全省基础测绘数据,并针对烈士纪念地地图的特点对相关地图要素进行了合理的增减,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目前,这幅地图的电子版已经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江苏”版块上线。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会结合同学们的寻访,继续对地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志愿人士加入寻访行列,让更多市民通过公共电子地图系统,寻找到遍布南京各地的抗日烈士纪念地,缅怀先烈,关注历史。(黄欢 李润文)
(稿件来源:http://news.3snews.net/2014/1215/3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