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航测无人机的未来: 多旋翼or固定翼?
- 发布日期:2015-06-16 09:40:27
- 阅读次数:[17624]次
- 作者:
(文/3sNews高级编辑 龙薇)在第四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无人机航测分论坛的圆桌环节,几位分别来自无人机厂商、服务商的嘉宾,围绕着无人机航测能否迅速成为取代有人航测大飞机、无人机航测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对于测绘的未来需求等几大方面,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其中,在无人机面临的当前问题以及航测机型的探讨上,嘉宾们的意见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各个嘉宾剑拔弩张,唇枪舌战,激烈的交锋碰撞出众多难得一见的观点。圆桌论坛主持人由中科遥感公司执行总裁任伏虎担任,嘉宾分别为北京红鹏天绘公司总裁徐鹏、北京韦加天地通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铭、零度智控公司副总经理文昕等。
观点一致:无人机将与卫星一同挤压航飞大飞机
首先,任伏虎表示,无人机是遥感领域的重要部分。如今的客观现状是,无人机和卫星开始挤压航飞,卫星应用越来越高,无人机飞的越来越高。经过举手表态,70-80%的现场观众认同,无人机能够挑起航测的重担的看法。
对此,徐鹏认为,如果表述得更加严谨一点,无人机和微小卫星二者结合的话,可能会取代当前的航飞。在航空遥感这个层面上,由于受航天遥感的影响或者挤压,航空遥感越来越向大比例尺发展。卫星遥感做不到小于5厘米的分辨率,同样,航测飞机也很难实现。无人机比有人机在影像质量上提高了很多,对有人机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实,这要看无人机要承担起哪部分责任,还是要与卫星是共同分担?因为卫星有它强大的优势,但是在低空高精度这一块,确实展现出对通航的挤压,但是我没徐总那么乐观。”杨铭直言。
他认为,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无人机航测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可以代表世界技术。恰恰就是因为中国的通航发展特别不好,造成在国外很多用通航去实现的航测任务,国内这几年只能通过无人机这种技术手段来快速发展。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最终,卫星和低空的无人机会慢慢地进一步挤压通航,但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个过程。
文昕也认同了无人机将会挑起航测重担的看法。他表示,如果大飞机航测,要把中国960平方公里测完,可能需要一百年左右,现在如果通过无人机的方式,我国国土面积基本上都测绘了一遍。毋庸置疑,首先,无人机对场地要求低了许多,其次,它智能化的程度比有人机还是要强很多。伴随着无人机飞控技术、载荷相机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将会大展宏图。
任伏虎认为,尽管无人机前景光明,但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克服,比如说无人机的采集能力,无人机比航测小很多,尤其是无人机的操控手缺口太大。我国每年航测任务可能一两百万平方公里,但其中,用无人机做航测的也就是几万到十万平方公里,从现状来看,可以说还没有挑起来。
此外,无人机的设备,由于载荷比较小,从设备的质量和水平来讲,比大航飞设备低端很多。比如大航飞上千万一台,无人机通常也就是几万块钱一台。他呼吁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文昕表示,其实,无人机它本身的属性取决于它的载荷,它的载荷部分决定了无人机应用的一个方向。真正做任务的是这些载荷,在空中飞行平台和地面平台又不一样,空中掉下来是非常危险的,带来很多不良因素。载荷部分和安全部分肯定是无人机不可避免或者它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讲安全问题,种类不同,搭载的载荷不同,有相应的分类,随着重量的不同,会有相应的安全级别。
他认为,现在无人机还要在规范上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空域申请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无人机的标准问题,农用无人机、航测无人机的标准各是什么;第三,驾驶员的执照问题。
争论焦点一:无人机的安全性问题,是否值得担忧?
对此,杨铭表示,大家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无人机掉下来并不太可怕,但是数据很重要。比如隐私的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由于无人机拍摄精度已经越来越高,按国家的法律,无人机单位作业的图纸都是绝密级的,在一些敏感地区的地方,航测方不知道该地区的敏感性,飞完了才知道合法不合法,这些有望在未来的法规上得以体现。
但他始终坚信,不管是政府还是某些机构,无论眼前是技术困难还是政策困难,如果它会提高生产力,就挡不住它的发展势头。现在,无人机这个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颠覆性的,所有问题都将得以快速解决。
但显然,坐在一旁的徐鹏并不认同杨铭看待无人机问题的角度。他表示,一旦从专业角度来看待问题,无论哪种无人机企业都不值得过度担忧。他说道,“因为,如果你的无人机做航测的时候,经过空军航线标配,这样以来,一方面就会对你提出相应要求,对某某地区不许拍摄等内容;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你出错,你拍完以后,你要把所有航拍资料送审,送审的时候,军区相关人员就把设定的一些影像信息给你去掉,退回来的信息如果再有涉密的,这是军区的问题,不用担心。关于隐私问题,谷歌做的街景最多了,牵扯的隐私问题比较多,相应也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包括人脸的模糊,这也不是问题。”
在徐鹏看来,无人机的问题还是主体缺失的问题。无人机谁是主体? 从管理者角度来讲,军方和民航都存在着承担管理者责任的弊端。这时候,民航下属的AOPA作为第三方,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对于徐鹏的这种乐观情绪,杨铭继续发言,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工业级与消费级无人机应该有明确区分,应该以用途和使用方式来界定。即便购买了一台消费级无人机,只要是商用,也要申请空域。如果用户数据上传到一个云端,这里面有一个隐患,如果用户授权之后,可以将其并入到公司的数据库里,那么用户无意识中帮公司做了一个航空遥感的东西,这里面涉及到法律的问题。显然,这事情很可怕,具备颠覆性,也许公司的业务要转向了,但它涉及到很多法律层面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争论焦点二:机型之争
当主持人任伏虎抛出无人机哪种机型更适应测绘未来的发展需求时,圆桌嘉宾们又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的交锋。显然,徐鹏代表的是北京红鹏天绘公司的主打四旋翼无人机产品,而杨铭则代表着韦加天地通公司主推的固定翼无人机产品。
徐鹏指出,无人机替代大飞机,靠的是专业级的航测飞机,今后85%的无人机都是旋翼。旋翼,容易学,操作简便,不需要场地,安全可靠,这些东西是固定翼无人机无法比拟的。工业级或者专业级的无人机负担了我们城市大规模高比例尺的三维建模,三维建模主要用的是旋翼机,这个旋翼机目前是单个旋翼。
他表示红鹏公司现在在考虑进行众筹式合作,所谓众筹,指的是用户各自购买无人机。在作业时,一个集装箱里面32架无人机,有一架验证的无人机,有一架领头的无人机,其他的无人机跟随,整个无人机机组的效率可与航测大飞机效率媲美,但成本只是大飞机的1/16。
对此,杨铭首先指出,消费级和工业级的界限,在不同的定义下是模糊的,并不绝对。但航测说白了,就是把无人机当成一个工具,工业级的无人机来承担航测的职责更多,但在机型问题上,他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他认为,旋翼现在快速发展,旋翼既可以保证像直升机垂直起降的前提下,它的结构部件极其少,结构部件越少,安全性越高。多旋翼无人机安全性有问题,为什么这几年它才发展?它对自动控制,飞控的要求非常高,智能化。现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实际上,拿旋翼作业的公司比较少, 90%以上还是固定翼,现在多旋翼作业效率确实有问题。
他直言,尽管垂直起降意义重大,但是它的作业效率不高。从短期来讲很难解决,从气动原理上来讲,多旋翼的气动效率整整比固定翼差了四倍,可能还不止。固定翼更加高效,在短期内很难有突破。
“垂直起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既可以实现多旋翼对垂直起降场地要求比较低,又能在大面积作业的时候,体现固定翼的这种高效长时的优势,这将是测绘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从中国国情出发,大量的宅基地、土地确权等作业认为,还是会以固定翼为主力。”杨铭直言。
众望所归:无人机会越来越好
在圆桌讨论环节的最后,每一位嘉宾都各自表达了对无人机行业的期待。任伏虎表示,在无人机万众创业的时代,从业者应从测绘的角度出发,研制适合测绘行业使用的无人机产品,聚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优势,既方便使用,又安全高效。
孔祥玉表示,人类获取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经验,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前辈不断尝试试错,才取得了无人机如今的成就,可以说,这是无人机发展的黄金时代。
徐鹏表示,他希望旋翼越做越小,旋翼各种措施,包括气囊、伞等安全措施能够更加充分,使得多旋翼无人机无论任何时间飞行,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现在无人机发展非常迅速,事故率不高,但还有风险,他奉劝想从事无人机事业的人,不要怕摔。
杨铭表示,无人机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他始终坚信,不管过程中会有法规的困难,产业结构的困难,技术的困难,在代表创新生产力的旗帜下,都会被克服,迎来一个大好前景。
(新闻来源:3sNews http://news.3snews.net/2015/0615/3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