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地球——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高峰会议在京开幕
- 发布日期:2016-07-09 20:03:46
- 阅读次数:[9415]次
- 作者:
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地球”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高峰会议,于7月7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尚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和徐冠华院士、孙枢院士、李德仁院士等领导和该领域30余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300余位的国际知名专家出席开幕式。李德仁院士在数字地球高峰论坛上做了30分钟英文主题报告,题目是“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提出对地观测脑的概念,国内外听众反映强烈。
为期两天的峰会,由7个大会报告、13场分会专题报告会构成;峰会研讨大数据时代数字地球科学技术进展与面临的挑战问题,专题包括大数据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进展、数字地球技术(3D、CMIP5)、数字地球应用、数据开放标准等。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主席、大会联合主席郭华东院士在致欢迎辞及在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地球”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大数据是一个战略高地,是新型战略资源,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丝路(DBAR)”科学计划的目标、路线图和最新进展的提出,尤其面对全球面临着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粮食安全、经济不平衡与城镇化发展等各种挑战,即是数字地球的典型应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数据、平台和服务。
路甬祥提出,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地球系统要素、地球系统过程和人类活动有充分的理解,而数字地球系统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撑。
尚勇提出,当前数字地球科学是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峰会,不断完善并丰富数字地球理念、大力发展数字地球关键技术、促进跨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推动数字地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
相里斌指出,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地球的前沿技术,提供了对整个地球系统进行监测和认知的能力。数字地球可为包括全球变化在内的人类社会的重大需求做出贡献。
国科联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主席Geoffrey Boulton(杰弗瑞•博尔顿)、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执行主任Rajib Shaw(拉杰卜•肖)、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协会(GSDI)前主席Abbas Rajabifard等国际组织代表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国际减灾、科技创新、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的重大作用,并分析了数字地球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吁数据开放共享、充分理解多源地球数据集成以及集成多时相、多维度、动态变化的地球数据,使数字地球系统成为人类理解地球知识的重要平台。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Alessandro Annoni(亚历山大•安诺尼)教授、李德仁教授获得ISDE科技贡献奖,王钦敏教授获得ISDE特别贡献奖。开幕式上,Geoffrey Boulton(杰弗瑞•博尔顿)教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Gunter Schreier(冈特•施莱尔)教授分别作题为“数字地球时代,数据开放势在必行”、“哥白尼计划中的空间观测大数据与地面服务”的大会报告。
本届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CAS-TWAS空间减灾卓越中心(SDIM)、国际科联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合办,由ISDE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承办。2017年第十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2019年第十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
转载自泰伯网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g1MzcyMQ==&mid=2722630951&idx=3&sn=08690efd25a44095382ee6b413fc86c9&scene=1&srcid=07082CWYLTD6i3zjBmNGaiit&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