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聚焦 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新发展出谋划策
- 发布日期:2015-10-29 11:20:05
- 阅读次数:[8108]次
- 作者:
本网讯(通讯员 何婧琳)10月25日上午,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齐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回顾过往工作、展望未来发展,顺利召开2015年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会议。
出席会议的专家委员有:副主任宁津生院士,副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陈俊勇院士,委员、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委员、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委员、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中心副主任龚健雅院士、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会议,龚健雅院士主持会议。
李建成院士在致辞中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委员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本次会议上,李德仁院士就中心概况、学术成果、科研规划、运行管理四个方面作了2014-2015年中心工作报告,其中重点介绍了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模型、支撑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研制面向大众精密定位的米级定位手机、珞珈一号小卫星、大区域无控制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技术、夜光遥感、构建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三号与高分二号卫星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中的应用、无人机、临近空间浮空器、卫星综合组网、灵巧通信试验卫星等各方向代表性学术成果,并就“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概念框架阐述了中心未来的科研规划。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中心过去两年的工作,着重就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性、未来科研重点方向、协同创新面临的机制政策及挑战、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转型升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潘云鹤院士充分肯定了北斗GPS地基增强、夜光遥感、异构传感网等亮点成果以及围绕“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概念开展未来科研的想法;他表示,深入研究以上成果,将其应用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如“一带一路”沿线铁路规划等)和社会大众服务,结合“互联网+”概念,做到“天空地海洋一体化”、“天、地信息随时切换”及其产业化应用,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产生重大意义。陈俊勇院士也表示,创新成果可更多地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等民生问题;宁津生院士建议,中心应更加紧密结合我国地球空间技术所应用的重大工程事件和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问题,思考如何有效实现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转型升级。刘经南院士、张祖勋院士均强调了技术理论创新成果向市场化、商业化产品转换的重要性。
根据专家意见,中心未来将重点思考如何做好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思考如何紧密结合国家民生重大需求,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切实地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有机集成、完成转型升级等问题,以此为前提,规划发展方向、开展具体工作。
自战略发展委员会成立以来,各位专家为中心的规划与发展建言献策,对中心科研、管理工作的推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建设性指导。